11月11日除了关注当日的成交额是否能够再创新高外,更值得关注的是未来的消费模式将呈现出怎样的变化。去年双11结束后,业内人士就对记者表达了对未来消费模式的看法,认为双11的历史作用在于通过网购方式带动更多人触网,对中国互联网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结束,未来之路又会如何呢?马云对此早有思考,并在2025年给出了明确的答案:他认为“双11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和销售额,我希望它能带给所有买家和卖家最大的快乐”。他还指出,“2025年的双11不仅仅是新零售、新制造、新技术、新能源的预演,更是阿里走向未来‘五新’(新零售、新制造、新技术、新金融、新能源)的重要一步。”
马云强调,站在“千亿元”的节点上,看到过去十年间强大的消费力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,并且看到了技术变革和新商业基础设施的力量。这激发了阿里进一步完成质变的渴望。
阿里巴巴希望在2025年的双11中实现新零售、新制造、新技术、新能源等“五新”目标。张勇在内部复盘会上明确指出,“新零售”是一个组成部分,而不仅仅是全渠道的一个部分。此外,他还提到,“网红经济、个性化推荐、用户交互行为、购买动线改变”这些都是新零售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马云认为新技术要大力投入到人工智能、AR和VR的研发中,并考虑技术和商业的统一。“在新能源上,不仅要做到一切业务数据化,更要考虑将所有数据转化为业务机会。”他指出,大数据是人类创造的资源,越用价值越高。新制造方面,淘宝的目标就是利用新制造的机会进化升级,实现真正的C2B模式。
“一平”是指提供一个公平创业环境和竞争环境,“这个经济体不属于我们阿里巴巴,就像阿里巴巴不属于这些人一样”,马云说,自己只是有幸参与了公司建设,也参与了一个创新经济体的建设。这种变化意味着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门槛,消费需求正在被强劲力量驱动,成为一种常态存在。
这一切的变化让阿里巴巴开始把自身定位为一个经济体的建设者、参与者和运营者,希望二十年后世界会诞生一个崭新的网络经济体,人们通过手机连接这个经济体就能做全球生意,体验前所未有的开放便利。
温馨提示:本文由AI生成,不代表本站立场